9月11日,中國和阿根廷簽署協(xié)議,中國允許從阿根廷進口飼料豆粕。
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
大豆加工制品出口國,預計2019年豆粕出口總量將達到2600萬噸,原料
大豆出口量為850萬噸。而中國為世界最大的豆粕消費國,年豆粕消費量超過7000萬噸,并基本以國內壓榨為主。隨著中美貿易摩擦的曲折往復,中國正在加快大豆及豆粕來源多元化的步伐。
不過,允許進口阿根廷豆粕并不會對國內豆粕供需帶來顯著影響。首先,阿根廷到中國的運輸時間較長,阿根廷豆粕壓榨后運至國內港口預計需要兩個月左右,豆粕水分、霉變等指標容易收到影響而使品質下降。其次,根據(jù)國家質檢總局對飼料進口的檢驗檢疫要求,后續(xù)還需要阿根廷當?shù)仄髽I(yè)向我國申請進口資質并獲得注冊登記,也需花費一定的時間。再次,阿根廷豆粕價格相對較高,如,當前11-12月阿根廷豆粕進口完稅價2900元/噸左右,進口利潤呈倒掛狀態(tài)。
阿根廷豆粕進口放開后,影響更多體現(xiàn)在
市場預期和情緒。只有國內豆粕價格因階段性供需失衡出現(xiàn)大幅上漲,阿根廷豆粕進口才會作為補充。因此,對于國內豆粕
市場的影響有限。